相關文章
Related Articles詳細介紹
裸鼠成瘤實驗是腫瘤研究中常用的實驗·•₪✘•,常用免疫缺陷型小鼠來作為移植瘤模型的載體·•₪✘•,透過對該小鼠的注射腫瘤細胞·•₪✘•,使其成瘤·•₪✘•,觀察流體的生長來判斷其生物學變化✘·。
裸鼠成瘤實驗過程╃••╃╃:
1☁↟₪₪、細胞的狀態是成瘤實驗的關鍵·•₪✘•,所以細胞生長狀態一定要好·•₪✘•,取處於對數生長期的細胞·•₪✘•,細胞達80-90%左右密度為宜✘·。收集細胞前一天晚上更換新鮮培養基✘·。
2☁↟₪₪、胰酶消化細胞後用預冷的PBS洗兩遍·•₪✘•,目的為去除細胞中殘餘的血清✘·。
3☁↟₪₪、用PBS或者無血清培養基吹打細胞沉澱至合適的濃度·•₪✘•,一般皮下瘤接種的細胞量為1-5x10^6個細胞/支·•₪✘•,接種體積為0.1-0.2ml ·•₪✘•,因此細胞懸液的濃度為1-5x 10^7個細胞/ml·•₪✘•,如若有條件的實驗室·•₪✘•,也可以加基質膠以加速瘤塊的生成·•₪✘•,基質膠與PBS或無血清的比列為1:1✘·。
4☁↟₪₪、細胞消化後應儘快接種到裸鼠皮下·•₪✘•,一般儘量在半小時內完成(如果接種量大·•₪✘•,可以分批接種) ·•₪✘•,途中將細胞懸液放在冰上降低細胞的代謝以保持細胞的活性✘·。
5☁↟₪₪、選擇的裸鼠一般在4-6周齡·•₪✘•,體重16-18g左右·•₪✘•,種植部位選擇血供豐富區域·•₪✘•,如腋窩中後部✘·。
6☁↟₪₪、接種前用槍將細胞懸液充分的吹散·•₪✘•,防止細胞成團而降低細胞成活率·•₪✘•,導致小鼠接種細胞數量的差異過大✘·。
7☁↟₪₪、接種時·•₪✘•,針頭在皮下進針深一點·•₪✘•,約1cm深·•₪✘•,針頭在皮下左右滑動幾次·•₪✘•,以便細胞接種成團·•₪✘•,減少注射後細胞懸液從針眼溢位✘·。
8☁↟₪₪、接種後1-2周左右可以見到皮下開始出現腫塊✘·。
9☁↟₪₪、根據腫瘤細胞的特性和接種細胞的量·•₪✘•,一般皮 下成瘤的週期為1-2個月✘·。腫瘤不宜生長過大·•₪✘•,一般不要超過2000mm3✘·。
10☁↟₪₪、腫瘤大小測量一般為1周兩次·•₪✘•,遊標卡尺測量腫瘤最長和最短部位✘·。V= 1/2*a*b2 (a為長軸·•₪✘•,b為短軸)✘·。
產品諮詢